名校访谈

当前位置:主页 > 名校访谈 >

 
爱撑起孩子的明天
——大连市甘井子区特殊教育中心校长董欣
 
 
       董欣,女,硕士,高级教师,1993年8月参加工作,现任甘井子区特殊教育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甘井子区名优校长,大连市骨干校长,辽宁省专家型校长,辽宁省兼职教研员,辽宁省督导特殊教育专业评估人员。教育部特殊教育课标、教材编写组成员。主持研制全国培智学校“艺术休闲”课标,编写该学科教师指导用书;参与编写全国培智学校“生活语文”教材。曾获全国特教园丁奖、全国优秀科研校长、辽宁省五一奖章、辽宁省特殊教育先进工作者、大连市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所在学校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  
君子爱人以德
       怀揣为特殊家庭奉献大爱之初心,肩负发展特教事业之使命,董欣已在特殊教育工作岗位上坚守廿六载春秋。自2003年大连市甘井子区特殊教育中心落成以来,董欣以其超然的人格魅力励精图治,领导特教中心取得了众多骄人成绩,学校迅速崛起壮大。
       办一所追求理想、超越自我的特教学校是董欣的教育目标,她认为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才能真正地做到让教师、学生、家长和学校一起成长。因此,董欣立足可持续发展原则,提出了“一切为了孩子的终身发展”办学理念。学校紧紧围绕孩子们的终身生存能力,精心设计课程,努力培养技能,不断致力为特殊人群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为特殊孩子将来走上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品德教育  兰有秀兮菊有芳
       特教中心在董欣博爱无私的精神引领下,构建“三好”理念链条,以 “我是好孩子”“我是好家长”“我是好老师”为主题对接,实现学生健康快乐、家长勇敢自信、教师满怀激情的“生命共同体”。董欣积极开拓德育工作新思路,持续深化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体系,为特殊儿童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

三好理念构筑生命共同体
教学改革  破土凌云节节高
       建校十五年来,董欣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开放办学。学校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及特教同行交流探讨,将先进的理念与本土实践相结合,积极推动特殊教育专业化发展,形成了教学与教研双效并举的课程教育体系。
 
特色支持式课程体系
       教给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与技能是董欣对特殊教育课程的思考,她积极谋事干事,带领全校教师创建了集个性化、社会化、职业化为一体的支持式课程体系。
      由于轻度智障学生随班就读,大量的中重度智障学生和自闭症学生成为主要的教育对象。学校提出“医教结合,关注个体需求;社教结合,关注社会适应”的主张,对年满16岁的学生进行2年的职业教育,开发了基础课程 专业技术课程 岗位体验课程 职业道德 综合康复课程,职业教育不断创新升级,职业样本极具针对性,形成了独特的职业陶冶教育模式,为学生步入社会打下夯实基础。
       在普通教育“基于全人教育精神,遵循自发、互动和共好的理念;以成就每一个孩子适性扬才、终身学习为愿景”的教育理念基础上,特教中心努力为每个孩子创造最合适的成长环境,通过个性化的课程丰富他们的成长体验,使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发展”。董欣与全体教师在思索、钻研、尝试和创新中,设计了一整套符合特殊学生需求的补救性及功能性课程。该课程重视以拓展、浓缩、简化、减量、分解或替代等方式弹性调整九年一贯能力指标,强化特殊学生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即IEP),将课程、IEP和个别辅导计划密切结合,创造了系统、科学、完备的教学体系。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使每个孩子都得到了适性发展,“尊重、理解、包容、共生”的文化精神令每个孩子都能尽情绽放生命的色彩。
 
特色“校本研修”体系
       董欣坚持“教师发展学校”的办学理念,引领教师走近教育科研,投身课程改革,使每个教师都拥有奉献教育的温馨土壤,在教育的沃野上播洒爱心、演绎智慧、传播文化。
       “菜单式”校本培训。即通过拓展型培训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充分利用社区资源、讲座报告、学习研讨、考察学习、专家引领和主导课题等为教师提供交流展示平台,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研究水平,使学校真正成为一种学习型组织。富有实效的培训方式在全校形成了“我要学”的良性学习氛围,多样化的研修内容也已成为提升教师教育理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培养科研型教师的有效载体。
       创新科研行动机制。学校通过“理论—研究—实践—转型—变革”教育理论研究与教育改革实践相结合,树立“行动即研究、反思即研究、解决问题即研究”的观念,将“整体规划与分类实施相结合”“日常实践与问题关键点相结合”“重点突破和全面推进相结合”,打造校长领导、教研组长带领、教师个人参与的三级教研网络行动机制,通过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协同协作,大力推广个人课题、小课题及校本课题、区域课题研究,致力打造一支研究型“铁军”,多年来国家省市级科研硕果累累。
       与此同时,在董欣的带领下,特教中心专注教材编撰,在编写样本教材、地方教材、德育教材等方面均有建树。特教中心作为国家《艺术休闲》课程标准的主要编写者在充分解读课标的基础上着手进行教师用书编写工作,该书获得了专家评审们的一致通过和高度赞扬。
 
艺术休闲 融合教育
万树梅花月满天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花齐放春满园。”为了更好地服务区域教育改革,在关注本校学生身心发展之余,董欣还心系服务更多特殊群体的工作,力图在最大程度上帮助特殊家庭。为推动区域融合教育发展,她在师资培训、普通学校资源教室课程建设、特殊教育资源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积极、丰富、扎实的实践探索。2015年,甘井子区被教育部确定为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和医教结合“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是全国唯一个以区为单位承担三个实验项目的实验区。
 
全国唯一承担
三个实验项目实验区
融合教育校长发展共同体
       2016年,区教育局启动融合教育学校校长共同体建设,创建融合教育名校长工作室,董欣任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主任,以名校长工作室为平台,向普校校长传输融合教育理念,再由普校校长延伸到全体教师。工作室还聘请了国内知名的特教专家许家成教授为导师,申请了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的课题《融合教育相关的校长领导力研究》。在区教育局的行政赋权下,名校长工作室通过三级联动开展服务,实现普特融合的专业整合,完成区域随班就读日常管理和指导工作。校长工作室从组成到壮大,在融合教育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普通学校在有规划有组织的形式中加深对融合教育的内涵理解,呈现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新气象,为区域融合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融合教育教师成长专业化
       董欣携同名校长工作室成员,围绕“领导力共同体”建设,启动了集学生康复、教师培养为一体的“亮星计划”,并为特殊儿童家长提供专业指导。通过专家委员会的培训、指导,甘井子区形成了“专业 特色”融合教育发展模式;区域积极开展“融合教育现场行动方案”,通过聚焦个案,从教育诊断着手,针对随班就读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课程设置、教学实施、课程评量等全流程服务环节逐一进行研修,促进普教教师和特教教师专业成长,形成普特合作共同推进随班就读的工作局面。
 
融合教育学生成长个性化
       为突破区域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管理的地域、时空限制,满足辖区内不同学生的需求,区特教指导中心尝试利用传媒与通信技术构建网络平台,开展“线上 线下”深度融合,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让更多的教学资源更好地服务学生。网络平台以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思维训练为出发点,整合了普通学校教学、家庭教育、康复训练、社会支持等多方信息,注重特殊学生社会功能的开发、重视学生心理疏导,在融合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下,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佳发展,保障了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接受到合适的教育。同时将特殊学校建设和残疾儿童入学率作为刚性指标要求,切实加强残疾儿童入学管理工作,实现残联数据与学籍对接,真正摸清特殊教育服务对象,并按照“全覆盖、零拒绝”的要求,建立实名登记的残疾儿童少年“一人一案”信息档案。完善特殊学生的动态评估档案,通过自上而下的推动,自下而上的摸底调查,形成了残疾儿童发现、报告、诊断、评估、初期安置、制定个别化课程、实施教育的完整的服务支持体系,为残疾学生提供了科学的教育服务保障。
       大爱无疆,董欣积极将甘井子区随班就读工作经验向全国各地的特教同仁们进行交流分享,多篇文章刊登在全国特殊教育核心杂志,惠及多方。大连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资源教室指导手册》、送教案例集《点亮一颗星》等成果既为资源教师和送教教师提供了专业支持也鼓舞了他们的士气。
 
专业成果提供专业支持
君子自强不息
       “择特教事业,我无怨无悔。”董欣一句质朴的话语背后,凝结着的是对特殊孩子的浓浓爱心,更加凝聚着数十年如一日对特教事业辛勤付出的心血。她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投身特教事业,而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深深感染了这些特殊的孩子,激励他们努力绽放不一样的生命色彩,谱写身残志坚的动人华章。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征程激发新责任。回望过去,耕耘收获硕果累累;面向未来,在新的历史背景下,董欣壮志满怀,立志以勇于担当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继续带领甘区特教同仁砥砺前行,开创甘区特殊教育事业更加璀璨的未来!
 
 

    本网站为非盈利的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系来自实验学校和网络,转载其它网站文章旨在传播更多教育教学信息,以服务于全国各类学校。本网站中的文章及相关资讯内容(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网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版权所有:中国特殊教育教师研修网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010-51945040
京ICP备20200359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