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访谈

当前位置:主页 > 名校访谈 >

悠悠邕江水 浓浓特教情
——南宁儿童康复中心主任、南宁市培智学校校长韦美宾
                        
    她,爱生如子、敬业如山,视特殊儿童康复至上,用心灵贴近心灵,用真诚换取真诚;
    她,紧盯目标、笃定前行,成功将南宁市培智学校打造成为教育部首批特殊教育学校“医教结合”实验基地、自治区首批示范性特殊教育学校;
   她,
敢为人先,大胆突破,引进“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模式推出双向选择、清单式谈话系列措施;
    她,不拘一格、揽人育才,成功培育了1位自治区首位特殊教育培智类特级教师和大批特殊教育教学骨干、专业团队;
    她,改革创新、注重科研,打造了医教结合课程体系“南宁模式”…… 她就是南宁儿童康复中心主任、南宁市培智学校校长韦美宾。
事编企管:激活一池春水
       推一推就动一下、不推就原地歇息、得过一日且一日、没有危机意识……看似春和景明、波澜不惊的工作状态,实则隐藏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回事”的弊病。来到单位报到的第一天,韦美宾就想打破这种毫无生气的格局。几番调研后,她决定引进“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模式治理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工作作风。
       第一次听到“双向选择”,职工们都在议论纷纷,有的担心自己落选、有的说“无事搞事”、有的以为只是走走形式。好心的职工提醒韦美宾:“你刚上任不久就搞大动作,等一年试用期满了大家都给你差评,你怕不怕?”。兄弟单位劝她:“双向选择是搞不得,很多单位搞到一半就放弃了,你还是慎重为好”。面对好心提醒和劝导,韦美宾拍着胸脯承诺到:“放心,出什么问题我来承担。”于是,第一次“双向双向”在她的主持下如期举行。公布岗位、动员部署、人员互选、公布结果……每个环节都有条不紊进行。意想不到的是,真的有人落选了,没有一个科室愿意留下他。在大家都不知所措时,韦美宾提出:落选者要进行一个月待岗反思,让其从思想上正确认识落选的原因。反思期满,由科长组织科室人员组成谈话小组与落选者谈话,每个人都抛开个人情面,指出其不足,把思想谈通谈透,端正其思想以后,再考虑返岗。经这次“动真格”以后,安于现状的职工开始主动作为起来、拖拖拉拉的职工办事效率也高了、无所事事的职工也自己找活干了。2013年以来,以两年为周期,韦美宾已组织开展3次“双向选择”,让沉寂已久的“池水”告别沉闷老气,焕发出勃勃生机,有效激发了职工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动力。
       “双向选择”让职工有了慢不得的危机感、等不起的紧迫感,韦美宾又开始琢磨如何打通职工思想“堵点”。她编制了一张职工谈话清单,清单设置6个方面9个问题,涉及到政治品格、岗位认知、工作质效、自我评价、工作特色、廉政风险等。谈话做到“三个必谈”,即主要领导与科室负责人、关键岗位人员必谈、党组织领导与党员必谈、科室负责人与工作人员必谈。谈话对象如为中共党员,则会增设“灵魂考题”:作为党员请你举例子说说发挥了哪些先锋模范作用?如为非党员,则会问他是否拥护中国共产党,具体怎么做等等,真正从灵魂深处叩问初心,从而达到拉耳扯袖、红脸出汗的目的。谈话内容详实具体、谈话过程全程记录、谈话结果由谈话对象签字确认,由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存档,作为年度绩效、评优评先、选人用人的重要参考。英雄不问出处,韦美宾注重聘用教师骨干培养。为了留住聘用教师骨干,她上任不到10个月,就争取到财政支持,将聘用职工工资从1000元提高到2000元,第一次给聘用职工发绩效奖金、给聘用职工双休;为了充实特教老师力量,在实名制编制有限的情况下,韦美宾向编办争取了80个教师控制数编制,增加了“选才进人”指标;为了注入“源头活水”,韦美宾亲自面试应聘教师,带应聘者到课堂上、训练室走一走、看一看,把选人进人的“功课”做在前头;为了留住高层次人才,韦美宾坚持每年开一次高层次人才座谈会……
       从双向选择方案制定、谈话清单编制到读书心得的批阅,她从不假手他人,在她的引领下,南宁儿童康复中心(南宁市培智学校)202名职工铆足干劲、开足马力、积极作为,焕发出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倾心关注:用情怀托起明天
    孤独症、脑瘫、智障、听障……来到南宁儿童康复中心(南宁市培智学校)的孩子,都像是被咬过一口的苹果一样,身上有一个的“小缺口”。要补偿这个“缺口”,越早干预越好。韦美宾总带着她的团队与时间赛跑,与困难较量,想尽办法、竭尽所能、锲而不舍,把孩子们的康复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主要抓手。
       刚上任的第二个星期,韦美宾就坐不住了,她跑发改、规划、住建、国土等部门,为的是让新建的综合康复大楼多一层地下停车场,方便家长和职工停放车辆。为了加快项目申报手续,她跑南宁威宁资产有限公司申请拿回单位资产证件。为筹集大楼建设资金,她每年都跑发改委、财政部门争取预算。
       看到她的名片,许多工作人员都很惊讶:“我还是第一次见单位一把手亲自跑这些工作”。每当这个时候,韦美宾总解释道,比起特殊儿童家长的艰辛和不易,我跑这点腿不算什么,能帮一把是一把。如今,南宁儿童康复中心的综合康复大楼已顺利建成,即将投入使用的两万多平方米教育教学空间,将彻底改变学校教学场所“老破旧”的落后面貌,为特殊的孩子们撑起了一片成长的蓝天。
 
 “能帮就帮”,韦美宾将新时代的南宁精神践行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妇产科专业出身的她,原本与特殊教育八竿子打不着,但她从未停止过学习的脚
步,孩子们和家长需要什么,她就学什么、做什么。为了让专业社工服务运用到特殊儿童康复中,她自学社会工作知识,于2008年考取全国第一批中级社工师证。在她的感染和带动下,已有12名教职工考取了社工证;为了缓解特殊儿童家长的焦虑情绪,她自学积极心理学、学沙盘游戏治疗,用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让家长们打开心扉、接纳现实,关注当下、聚焦未来。在疫情期间她在线上讲授积极心理学调整家长心理健康;为了让家长们合理看待孩子的进步,韦美宾每年都亲自召开新生家长座谈会,自己出考题测试家长、用详实的例子给家长以启发;为了给家长们加油打气,韦美宾利用周末参加实验班的户外课程,俯下身子与家长一道锻炼孩子们的粗大动作、精细动作、感知觉等。人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韦美宾拿着喇叭主持户外活动,扶孩子们
上马,教孩子们认识动植物,一起制作蛋糕、水果拼盘、学习陶艺,经常弄得她一身水、一身汗、一身泥,但她也毫不介意。被韦美宾的事迹所感动,有的爱心人士当场捐助3万元。其他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5年来南宁儿童康复中心共收到善款及物资84.72万元,帮助困难儿童873人次。
      常常有人问,作为一个校长,何需亲自到教学一线?韦美宾却说:“像一个气球涨到一定极限就有可能会爆炸一样,特殊儿童的家长也有可能会崩溃,我学积极心理学和沙盘游戏,给家长上课、陪孩子训练,主要是想给他们赋能,让他们看到希望、看到曙光”。

韦美宾与孩子们在一起
     “赋能”是韦美宾经常做、喜欢做的事,她希望通过自己传递正能量给他人。她关心关注本校的孩子,也把爱心献给了农村的特殊儿童。她积极响应教育部门“送教下乡”活动的号召,从动员部署、组建团队、审核课件到带队入户,她一个环节都没落下。有一次,她带着100多人的团队到一个特殊儿童家里“送教”,可孩子的妈妈一度不出现,出现以后又离送教团队远远的,韦美宾一眼就看出孩子妈妈的心思,她让拍摄的同志收起相机,引导孩子的妈妈来到孩子身边,送教团队教她使用康复辅具,耐心给孩子做评估,指导家庭康复训练。看到送教团队如此用心,孩子的妈妈感动得与韦美宾拥抱,依依不舍地把送教团队送出村头……这样的场景,每年都在上演。近年来,韦美宾的足迹遍布南宁市5县7区,组织开展教育帮扶48次,培训特教老师1200人。
       做特殊儿童教育事业,需要对口的专业、过硬的技能,更需要浓厚的情怀。韦美宾一步一个脚印带团队、一轮一轮地做通家长的思想工作、一次次参与孩子们的成长,用浓浓的情怀托起了特殊儿童的明天。
 
敢为人先:创新赢得未来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面对各地特殊教育行业的崛起,韦美宾有种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她暗暗下决心,带着团队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担当实干,打响了“医教结合”南宁品牌、打造了康复评估名片、探索创新家校指导新路径。
       打响“医教结合”南宁品牌。面对全国都在摸索的“医教结合”新模式,韦美宾敢为人先,组成医生、特教老师、评估师、康复师、科研人员团队,多次带头讨论研究,率先在全区开设“医教结合”实验班,以“实验-小结-调整-实验”的模式,开设围绕生活核心的基础性、选择性、补偿性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社交沟通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社会融合意识。探索学龄前“医教结合”孤独症儿童、脑瘫儿童实验班,为融入普通学校就读夯实基础。目前实验班已发展为第四阶段,从“医教结合”升级为“医康教结合”,被作为广西特殊教育典型,在教育部《残疾人教育条例》立法后实施情况汇报会上宣传推广,打响了“医教结合”南宁品牌。
 
韦美宾在教育部《残疾人教育条例》立法后实施情况汇报会介绍“医教结合”南宁模式
        打造康复评估名片。韦美宾意识到,广西特殊儿童专业评估发展尚不完善,她从评估团队入手,整合各领域评估资源,组建一支集残疾评定,孤独症、脑瘫、智障、听障特殊儿童评估为一体的精干评估团队,打造广西最专业、种类最齐全的特殊儿童评估中心。引进PEP-3、Gesell儿童发育、儿童神经心理行为检查、韦氏智力测试等评估手段,采用标准化流程、标准化工具、标准化指标,对3类残疾人、4类特殊儿童开展针对性评估,一测一审、有疑双
审、结论从严,推动残疾人、特殊儿童评估精准化、服务精细化。评估中心成立以来,为南宁市各类特殊儿童开展评估,开业以来,累计评估4916人次。 
       率先探索创新家校指导新路径。面对康复需求量大、学位紧缺情况,韦美宾把目光投向了家校指导项目,她亲手抓综合康复班建设,面向家长开设理论课、操作课、综合课等特色课程,组织家长开放日、家长交流群,采取线上线下方式定期向家长授课,指导日常康复训练中遇到的难点和疑点问题。目前已开设综合康复班42期,指导培训家长500多人,帮助家长树立了正确的康复观念,增强了家长的家庭康复技能。

上下求索:科研支撑起希望
        “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但缺乏规整和总结,‘最后一公里没有做好’”,在8年的儿童康复教育工作中,韦美宾认识到了单位自身短板,她下定决心在特殊儿童康复教育科学领域“拓荒”。
       万事开头难,成立科研部后的第一次科研工作布置会,一些教职工就跳起来,不会写、不会做、没时间……各种理由比比皆是。但韦美宾并不放弃,她从利害说起、从培训做起、从别人的子课题研究起,承诺让教职工担任课题负责人,享受科研成果;邀请专家授课,让教职工对科研、对课题的申报有个初步认识;跟着别人做子课题汲取经验。在成立科研部的第一年,就顺利承接了市社科联的4个课题,让教职工第一次尝到“甜头”。
       经过3年的打磨,一线教职工投身特殊儿童康复教育科学研究热情高涨,科研成果遍地开花。2016年以来共申报课题37项、立项25项、结题18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承接中残联课题1项、自治区A类重点课题1项、广西教育厅课题1项。她先后主持了教育厅《培智学校孤独症儿童以“生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改革实践研究”》、市科技局《基于ICF-CY理论架构的学龄孤独症儿童入学评估标准和评估路径的研究》等6个课题,并参与了其他9个课题。
       为了课题申报,韦美宾常常跟教职工讨论到凌晨,为了修改课题报告时常不得午休,也为结题操碎了心。她从来不计报酬、不为名利,为的是推动特殊儿童康复科学研究。
       一寸光阴一寸心,悠悠一线特教情。8年的时光里,韦美宾始终揣着对特殊教育事业矢志不渝的情怀,奔走在校园建设第一线、教育教学第一线、学生帮扶第一线,披星戴月无怨言,吞风吻雨始至诚,在她的勤勉努力下,南宁儿童康复中心(南宁市培智学校)变成了众多特殊孩子的“庇护所”,成为了一个个困难家庭的“圆梦地”。
 
转稿需联系:特殊教育教师研修网允许。

    本网站为非盈利的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系来自实验学校和网络,转载其它网站文章旨在传播更多教育教学信息,以服务于全国各类学校。本网站中的文章及相关资讯内容(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网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版权所有:中国特殊教育教师研修网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010-51945040
京ICP备20200359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