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访谈

当前位置:主页 > 名校访谈 >

 
   用大爱创新特教理念,为智障学生耕耘幸福人生
——访上海市宝山区培智学校校长 张洁华
 
       张洁华,女,1960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上海市宝山区培智学校校长。1980年踏上教育工作岗位,1994年夏,载着领导、家人与同事们一份信任和支持,走上了特殊教育的道路,开始了每天埋头和智障孩子打交道的日子。
  一年365天,她用爱心温暖学生,用智慧引导学生,用赏识激励学生,用柔情感化学生,为智障孩子的成长竭尽所能,忙得连女儿高考、丈夫开刀、父亲病逝都没有时间请假,她把事业和人生融为一体,在特教这块热土上执著耕耘。近年来,张洁华先后荣获“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工作者”、上海市“先进工作者”、“五一劳动奖章”、 “扶残助残先进个人”、 “青少年保护工作先进个人”、 “优秀园丁奖”等荣誉称号。  
       
      作为一名教育研究工作者,她有着先进的教育思想。为加快智障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她针对特殊学生群体年龄跨度大、智障程度低、残障结构复杂等特点,努力寻求和探索特教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大胆地提出了“自助教育”的理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程度残障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努力构建以生活适应为目标,自助技能训练为重点,“自助与他助”互动的操作策略。她全面拟定了引领7——16岁中度智障学生的课程方案,持续进行着以教研组为主阵地的校本课程、教材的研究与开发。此项研究成果形成了128册校本教材和教学参考,数量可称全市之首,并被全国30多家同类学校选用。相关课题被批准为市教委“名师名校长双名工程”立项课题;荣获中国教育实践与研究论坛论文评比一等奖;相关论文发表在《宝山教育》杂志上;收编在《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指导全书》、《学校改进——名校长培养学校管理特色提炼专辑》和《〈探索研究 交流〉——〈上海特教〉精粹》中。
 
  为更好地提升智障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她积极投入“融合教育”的研究,为学生创设和健全学生融合的环境,设计组织实施丰富多彩的特普融合主题活动,使残障学生在保护性强、隔离化程度高的安置状态下有机会接触常态的语言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环境,提升了学生的交往能力,对残障学生的发展意义重大。如今,《周周播报》、《心随我动》、《心灵花园》、《天使大本营》、《快乐功夫城》等10个主题活动成了学校红领巾品牌栏目;特奥节、科技节、艺术节、美食节、悦读节成了孩子们展示自我的舞台;电信局、海关、军营、敬老院、上海大学、宝钢国贸等10多家单位成了学校的实践基地,“用融合的形式育德·培智·提能”成了学校一大办学特色。她申请立项的课题《特普融合活动促进中度弱智学生自助力发展的研究报告》被批准立项为中国教育学会重点课题;并荣获了全国特殊教育学校论文征文大赛一等奖、上海市教科院第三届学校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上海市首届特殊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三等奖。
 
  为了让每一个残障儿童都能有尊严、健康、快乐地生活,她还积极探索脑瘫儿童、自闭症儿童、情绪障碍儿童的教育康复模式和方法。她清醒地意识到,这些孩子的生理缺陷在目前的医学条件下难以改变,而现有的教学组织形式对缺乏基本沟通和行为能力的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大。如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适切发展,她启动了《积极自助的中重度弱智学生个性化康复训练模式的实践研究》。她认为:以往康复训练时学生围着教师转、跟着学科走的模式已不适用,教师应该围着学生转,了解学生的缺陷和潜能,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贴近学生个性化发展轨迹,制定康复评估的目标和内容,从缺陷补偿转为发展潜能。当前,她又带队启动了新一轮校本课程的编写,相关课题:《义务教育阶段自闭症儿童补偿性课程的研发和实践》也被批准为市级课题,这一研究成果被上海市教委评为市一等奖,它不仅将有效促进自闭症儿童融入社会,也将为国内同行提供自闭症教育康复的课程范例。
 
  十七年里,她埋头特教潜心从事教育学术研究,多次参加了各级各类学术研讨会议:2007年12月出席了中残联艺术教育表彰大会,作为获奖单位的唯一代表在大会现场作了《让艺术伴着智障学生快乐成长》的主题发言;2008年10月出席在常州举办的“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国际论坛”,作了题为《自闭症学生教育训练资源包的开发与运用》的交流;同年10月参加全国培智学校校长论坛,主持了分会场的交流,并作了《“自助互动”式校本培训的实践与思考》的专题发言;2009年5月受邀参加了在华师大举办的首届“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教育发展”论坛,发表并作了题为《特普融合对中度弱智学生发展自助能力的促进作用的实验研究》的专题发言。执著与勤奋使她一步一步从国内论坛走向国际论坛,而今,她已在上海乃至全国特教学术界享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学生的进步更是给她的最高奖赏:钟春意,这个唐氏综合症的孩子不但出了个人画册,还两次走进上海教育电视台讲述她的精彩故事;丁肖荣,从一个羞涩男孩成长为宝山电视台、学校电视台、广播站的金话筒;刘莉,一家三口全是残疾人的孩子成了上海特奥巡演的明星。孩子们参加国际特奥比赛、闭幕式表演;走进上海音乐厅、大剧院展示智障孩子的快乐生活。宝山培智学校也从一所普普通通的市郊偏远学校成长为上海市文明单位、市特教示范校。
 
  2009年8月,张洁华老师毅然报名到四川支教,在都江堰特殊教育学校履行一个支教工作者的职责:每周为行政人员作一次特教的专题讲座,手把手地培养干部;每周为教师做一次教育教学的专题培训,深入课堂传授特教技能;为困难学生捐款、捐物,落实大额手术费用……为这所新开办的特殊学校步入正轨做出了贡献,受到了中央首长李长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四川省省长、都江堰市市长等各级领导的好评。

  有人问她:为了这些智障孩子,你付出了青春年华,你这样做值得吗?是为了追求伟大吗?张洁华回答的朴实无华,却真实得令人感动:“我很平凡,从不去刻意地追求什么成功,也无意去体现什么不凡的人生价值,只是在认真地做每一件事,真诚地对每一个人……”是啊这就是一位在特殊教育领域上下求索、无怨无悔的共产党员的心声。她用自己可贵的平凡与坚守赢得了师生、家长、社会的赞扬。如今,张洁华依然耕耘在特殊教育事业的第一线,为智障学生的幸福人生而执着追求,谱写着一曲令人感动的华美乐章!
  记得1997年,宝山区教育局领导找张洁华谈话,希望她能去宝山区培智学校当校长,“一任3年,3年后可以调出来。”有人问她,怎么可以去这种学校,不仅荒废了专业,还是“边角料”的教育?张洁华则说,要认真地做好每件事,真诚地对待每个人。
 
  张洁华是一个做事认真的人,她有一句口头禅:“做了就一定要做好”。从1993年走进特教班,到1997年来到培智学校,她在特教一做就是20多年,再也没调回来。20多年来,她不仅创立了“自助教育”的办学理念,还为学校创造了许多个“第一”,她用生命和智慧点燃每一盏希望的灯,让特殊孩子们体现自身的生存价值和生命质量。
 
  自助教育教会孩子生活本领
 
  戴着一副眼镜,留着一头齐耳短发,张洁华清秀的形象一看就是老师。1997年,34岁的她离开公办小学副校长岗位,开始和智障孩子打交道。“当时思想上也有疙瘩,但答应去了,就一定要做好。”张洁华说,丈夫甚至不好意思在外人面前提及妻子在特教学校工作。
 
  初到新学校,学校老师不仅缺乏特教背景,年纪普遍偏大,真正的专业特教老师只有一位。张洁华考虑最多的是:特殊学校究竟应该办成怎样的学校?在学习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她找到了切入点:让学生学会生活。在她看来,“自助”才是帮助残疾孩子跨越障碍的教育方法。“培智学校不是看护智障孩子的场所,教师的爱仅仅表现在生活上的照顾远远不够,教会孩子掌握各种生活的本领,学会适应社会生活的大课堂,才是真正的大爱。”她下定决心要把学校办成一所“自助、互动、发展”的乐园。
 
  学校要变革,教师的专业思想首先需提升,知识结构更待拓展。张洁华以学科分类,组建了研修小组,采用自主组合、师徒结对的形式,促进学校教师在“学习、实践、反思”中完成教学从传授型向支持型转变。现在,学校有教职工41人,学校从当初没有一个大专生,到如今硕士学历的也不少,教师学历和专业水平大大提升。
 
  融合教育组织特普融合活动
 
  在培智学校,现有学生123人,大多是中重度残疾孩子,动作笨拙,交流困难,有的甚至连吃饭、大小便都不能自理。虽然有了“自助教育”的理念,但没有现成的教材,这样的孩子该怎样教?从2000年起,张洁华带领教师们开展课程开发和研究,构建了一个从理论探索到实践操作的自助教育课程体系。她先拟定了7至16岁中度智障学生的课程方案,20多位教师组成研究团队,整整花了4年时间,把一本14页的大纲变成一套共128册的“7至16岁中度智障学生课程教材”。如今,这套教材已被全国90多家同类学校采用。
 
  小钟是一位自闭症的孩子,如今却出版了个人画册。以每个学生的需求为目标的个性化课程,将个别化教育方案真正落实到每个孩子身上,经过一系列教改研究实践,点燃了学生情感和智慧的火花。有一天,一位智障加自闭的孩子小星未赶上班车,早上没按时到校,老师正着急时,一辆警车开到校门口。警察说:“孩子看到我就拉住我,从书包里拿出一个本子,上面写着宝山区培智学校。”张洁华很欣慰,“培智的孩子迷路后会主动向警察叔叔求助了,说明我们的教学目标和方向是对的,也是有效果的。”
 
  为更好提升智障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张洁华还积极投入“融合教育”研究,为学生创设融合环境,设计组织丰富多彩的特普融合活动。在融合教育的开展下,晶晶能识别男女厕所的标识,灵灵会自己整理书包,小洁会乘公交车上下学,阿磊还会去超市购物了……随着培智学校课程和教材越来越“成熟”,一个个特殊孩子不断取得进步,有的甚至转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留在学校里的孩子能力却越来越“弱”,老师的责任更艰巨了。“只要看到这些特殊孩子一点点的进步,就是最大的满足。”
 
  全纳教育特殊家庭送教上门
 
  一直以来,张洁华推行倡导“全纳教育”理念,接纳所有的学生,满足不同的需求。担任校长之初,她排摸区域内所有残障儿童,做到宝山适龄儿童入学“一个都不能少”。作为宝山区特教指导中心主任,她通过调研确立了“培智学校示范,随班就读跟进,学前特教及职业特教两头延伸”的宝山区特殊教育发展思路。这些年来,哪怕重残儿童住得再远,哪怕刮风下雨,培智学校的老师一直坚持送教上门,让每个特殊家庭都感受到关怀。
 
  目前,自闭症儿童数量正逐年增加,培智学校自闭症学生已占学生总数的1/5。她与卫生、残联等部门沟通,探索“医教结合”的康复训练模式,实现教育与康复无缝对接。今年,她还招聘了体育学院康复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充实康复训练的师资力量。
 
  2009年,张洁华正好50岁,当她听说汶川地震后,都江堰将要新建一所特殊教育学校时,主动报名到都江堰支教。整整一年,她每周为当地学校行政干部作一次专题讲座、为教师作一次专题培训,为困难学生捐款捐物,落实大额手术费用,提升当地特殊教育质量。
 
  一年365天,张洁华用爱心温暖学生,用赏识激励学生,为智障孩子的成长尽心尽责。她家的电话成了学生家长的咨询热线,平时忙得连女儿高考、丈夫手术,都没有时间请假。在特殊教育事业第一线,张洁华不断创新特教理念,学校成为上海市首批示范性特殊教育学校、上海市首个设立公办自闭症教育训练中心的单位、上海市首个实行全免费教育的学校、本市首批实施送教上门的学校之一……面对上海市教育功臣、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张洁华说,荣誉属于所有从事特教的老师们。
 

    本网站为非盈利的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系来自实验学校和网络,转载其它网站文章旨在传播更多教育教学信息,以服务于全国各类学校。本网站中的文章及相关资讯内容(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网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版权所有:中国特殊教育教师研修网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010-51945040
京ICP备20200359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