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访谈

当前位置:主页 > 名校访谈 >

俞林亚
 
       曾经,有些杭州人形容人蠢笨会说“他是杨绫子学校出来的”;杨绫子学校的老师也被称为“木头老师”。而现在,杨绫子学校的老师和他们创办的咖啡店“智慧树”,却成了爱的代名词。
这样的转变无法绕过一个人:俞林亚,两个孩子的妈妈,杨绫子学校校长。从进入杨绫子学校至今,她一直在为特殊儿童的教育、就业甚至生活,向社会争取本就属于他们的尊严。
一颗糖
       王霞、孙波、沈晨、陈玲珑、莫一凡、王俊……谈到自己的教学经历,俞林亚时不时蹦出几个学生的名字。她记得每一个带过的孩子,记得他们的特长,比如王俊口才很好,而王霞很贴心,每天午饭都会帮她放好筷子。
       “很快乐!”工作21年,俞林亚依旧最享受教学和与孩子们相处的时光。学生们单纯,稍显笨拙,哪怕学会写一个字,都能高兴很久。
       工作上的快乐并不是最初就有的。1996年从南京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毕业后,俞林亚来到杨绫子学校任教,她将面对的是12个唐氏宝宝、脑瘫宝宝和自闭症儿童。她要当这个班的班主任,如果顺利,要带完他们的九年义务教育。但第一节课就给了她一个下马威。
       班里有个自闭症学生一上课就满教室跑,老师在后面追。课堂常规都难以保证,教学与康复更无法继续。俞林亚困惑:他为什么就那么喜欢上课时间乱跑?
       她停下来,看着孩子跑,发现原来他是想跑到教师办公室,拿糖吃。于是,糖成了俞林亚的武器,只要孩子能做到安静听课十分钟、二十分钟,他就会得到俞老师的奖励。
一颗糖,让俞林亚明白,想要教孩子,先要了解他们。只有足够的了解、沟通后,教学才有了可能。
       孩子们也会当俞林亚的老师。诸暨姑娘俞林亚,杭州话还没那么标准,杭州孩子孙波一个一个纠正她的发音,说得对了,孙波会为俞林亚点个赞,“噶好滴!”
每当那时,他们会笑成一团。
俞林亚和孩子们
不要放弃他们
       当然,困惑也时常有。特殊学校的学生学得慢,老师们的成就感远不如普通学校教师;而在社会上,不止学生会时刻受到偏见,连老师都会受到质疑:你怎么会选特殊教育,是不是家里也有这样的孩子?和那些孩子待久了,会不会也变傻啊?
俞林亚只能无奈笑笑,告诉对方,大部分同行当特教老师都与家里无关,和孩子们在一起只会感染上他们的快乐。
但她的确有深深的忧虑。工作多年后,她回访曾经带过的学生,却发现大部分孩子毕业就失业,每天到处游荡,身上逐渐堆满了肉,看不到一丝受过教育的痕迹。
有两个十几岁的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上交了新朋友,却被这些“朋友”鼓动去偷盗,直至被抓。“他们在家原本就无聊,而且孤独,有人愿意跟他们说话、还交朋友,已经很高兴了,又分辨不出好坏,很容易被诱导、带坏。”
俞林亚内心翻腾:不要放弃他们。
杨绫子学校曾经有个孩子,报名入学时不会说话,只会咿呀哦地简单发音。父母对他说话不抱一点期望。老师们却认为还有可能,因此坚持给他做动作、口部训练等康复。8年后,14岁的孩子开口第一次喊出“妈妈”时,他妈妈激动落泪,还好没有放弃!
曾经多少老师坚持8年只为一个孩子开口说话,现在的他们又怎么忍心让那么多孩子如此荒废?俞林亚不甘心:花了9年才教出来十几个孩子,最后就这样了?一个特教老师的职业生涯中能有多少个9年可以辜负?
生而为人,都有自尊
曾有家大型企业找到俞林亚,答应招聘他们十多个毕业生。俞林亚激动不已,但对方提了个要求:为降低风险,这群毕业生只能拿工资,不要来上班。俞林亚愤然拒绝:这样的就业,我们不要!不管家长还是学校,都希望特殊人群能通过真正工作与社会接触。
俞林亚如此解释这种执着:“生而为人,都是有自尊的啊。”
家属的无奈,企业的犹豫,和孩子们的现状,让俞林亚觉得必须行动了。
于是,有了学校的实验小卖部,有了教学课程设置的改革,有了艰难中诞生的智慧树。
“智慧树”的小员工们

现在的智慧树,几乎成了杭州市爱的名片,特殊教育领域,人们言必称之。但当时,俞林亚的这个想法遭到了家属、甚至同行的质疑:杨绫子学校毕业的学生做的东西,有人吃吗?人们凭什么买智慧树的东西?
经过两年多的运营,市场给了质疑者肯定的回答。有企业指定公司员工生日蛋糕都从智慧树里预定,有孩子的生日宴会选择在智慧树举行,有顾客绕到姚江路,只为买一杯智慧树的咖啡。
“我现在的要求就是,只要把我们几个孩子的工资发出来。”目前,三家智慧树店,一共聘用了10个不到的员工,都是杨绫子学校毕业的学生。学校本部开的旗舰店,还安排了职高的特殊孩子实习,要求他们学会收银找钱、打包清扫。而几个孩子每天最高兴的事就是上班,家属们也逐渐以孩子到智慧树上班为荣。
只是单靠智慧树不可能解决那么多特殊孩子的就业问题。俞林亚最近在考虑建立一个志愿者平台,让更多孩子得到一对一的关注帮扶;她也想将智慧树做成孵化器,培养更多特殊学生,往企业输送合格的员工。这将是她,是杨绫子学校和智慧树的新征程。(本文孩子姓名均为谐音)
俞林亚
公益快问快答
问:为什么选择特殊教育,家里人怎么看?
答:我父母都是老师,姐姐也是老师,我也从事教育感觉自然而然。当初选择特殊教育专业,父母也提醒我过,但我觉得,都是教育,不会差太多。他们就说,你自己想好了就好,所以也都很支持我。
 
问:遇到过挫折吗?中间有没有过放弃的想法?
答:也有啊,课堂秩序、教学、甚至职业认同感都曾遇到过问题。坦白说也曾想过放弃,但还是坚持下来了,我觉得还是缘分吧。现在感觉很好,能为学生多做点事情,可以实现一些想法。
问:你认为特殊教育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答:我们国内的特殊教育起步慢,但发展速度快,现在大家都挺重视。
但整个社会的包容或者说尊重还是一个重大的挑战。我们很少在街上看到特殊儿童,就是因为家长不敢带他们出门,他们或许曾经试过在公众场所露面,但已经受到过很大的歧视、偏见与伤害。现在的他们宁愿锁起来。
所以这也是我极力倡导要做融合教育的原因,家长的观念已经很难改变了,我们希望能从小孩子身上做起,包容和他们不一样的人,不要有歧视、偏见。我经常说,这个世界本来就有些人比普通人慢一点,他们不是没有能力,而是与我们普通人能力不同。不要妖魔化特殊孩子。
还有一个挑战是,目前的师资问题。国内设置特殊教育专业的高校很少,而已有的特殊教育专业也依然与国外有很大差距,我们非常笼统,特殊教育的从业者专业性还不够。另外,因为特殊教育从业者的社会地位和收入也和其他的普通教育从业者有一定差距,造成了一部分人才的流失。
 
俞林亚在“南宋序集·公益分享会”现场带来精彩分享
问:您所提倡的融合教育是什么样的?
答:融合即尊重。一个共融的社会,应该尊重每个人特有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技能,有人是经理,有人是清洁工,职业无分贵贱大家和平共处。
具体到我们的孩子身上,希望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常有交流,甚至未来可以一起接受教育。其实这也是我从女儿身上看到的。因为从事这个行业的缘故,我对女儿的学习没有太多要求,有个健康的宝宝我觉得已经非常幸运,但我希望她善良,这是我最看重的一点,所以其实我从小就给她结对了一个我们这里的小姐姐。
我女儿现在六年级,经常来我们学校当志愿者。有一次她和其他同学一起来做志愿者,我看到其他同学很害怕接触杨绫子学校的学生,但我女儿完全不一样,能跟我们学校的孩子玩得很好,他们的接触自然而亲切。我想如果我们的孩子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没有太多偏见、歧视的环境中,特殊儿童及家庭的处境也就没有那么艰难了。但融合教育的确是个很大的挑战,只能一步步推动。
问:聊一聊杨绫子学校的发展目标?
答:首先孩子们在杨绫子学校要开心、要快乐,并且能学到生活的必备技能,为未来做准备。
这几年的经历告诉我,不管特殊教育从业者,还是特殊儿童及家属,都应该勇敢走出去。如果你不想被别人误解、歧视,就应主动打开自己、告诉别人真实的情况。杨绫子学校目前在杭州甚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力,我想也是时候走出国门,去和国际上的优秀特殊教育机构多多交流。
还有一个目标就是,希望我们的老师能提高专业性。当特教老师光靠爱心是不够的,必须提高专业能力。
问:谈谈智慧树现存问题和发展计划?
答:最大的问题是生存问题。我们要努力养活自己,不说盈利多少,起码员工工资都能发出来。我们是做教育的,至于市场开拓、营销、产品开发都不专业,需要引进人才。近期我们就希望旗舰店能招募到一个“店长”,他要会管理这个咖啡店,然后可以做微信运营产品。
在我们的计划中,智慧树不能仅仅自给自足解决一小部分特殊学生的就业问题,更应该发挥孵化器的功能,可以源源不断培养或再培训员工,为企业输送所需要的人才。
 

    本网站为非盈利的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系来自实验学校和网络,转载其它网站文章旨在传播更多教育教学信息,以服务于全国各类学校。本网站中的文章及相关资讯内容(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网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版权所有:中国特殊教育教师研修网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010-51945040
京ICP备20200359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