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优质论文 >

浅谈培智学校绘画与手工社团课程的康复作用
 
       摘要:《绘画与手工》课程是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通过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采取造型、色彩、构图等艺术手段完成的制作,旨在促进学生的手眼协调,培养他们的视觉、观察、绘画与手工制作能力,发展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最终促进学生适应生活、融入社会。
       关键词:绘画与手工;社团;康复;培智学校;
 
       一、问题提出
       2007 年教育部颁布的《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指出,要坚持“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原则,在课程体系中开设“康复训练”课程,以期补偿障碍学生的身心发展缺陷,恢复其受损器官和组织功能,发掘其教育潜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中要求,为残疾学生提供个别化教育和康复训练,探索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特殊教育模式,加强特殊教育教材建设。《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 年版)》中,将教育重点落实到学生的整体发展上,以学生适应社会为主要教育目的。
       绘画与手工课程是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通过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采取造型、色彩、构图等艺术手段完成的制作,旨在促进学生的手眼协调,培养他们的视觉、观察、绘画与手工制作能力,发展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最终促进学生适应生活、融入社会。同时《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 年版)》中要求在绘画与手工教学过程中也提出,有机地融入康复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绘画与手工课程的教学要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能力局限,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绘画与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审美情趣,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夯实基础。绘画与手工课程具有其他学科课程所没有的视觉性、人文性、愉悦性及活动性的特点,教学内容的选择可以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评价可以根据学生塑造美术作品的过程进行评价,课程资源也更加丰富多样。
       而目前培智学校教育对象的障碍类别较多、障碍程度普遍较重,原有课程内容已不适合也不适应教育对象的变化和时代的发展,更无法满足智障儿童个别化的教育康复需求。因此,利用绘画与手工课程的学科优势结合教育康复理念,在绘画与手工课程中融入康复内容,做到“教康结合”,更好的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二、培智学校学生学习绘画与手工普遍存在的困难
       培智学校学生障碍类型多样、障碍程度不一,学习绘画与手工课程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但普遍存在感知理解力较弱、动手操作力不强、思维想象力欠缺、审美表现力不足等问题。
       (一)认知能力、思维及想象、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缓慢
培智学校学生障碍类型多样,且程度不一,在学习能力上,普遍存在着认知能力、思维及想象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缓慢等问题,所以在开展培智学校课程时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而绘画与手工课程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可能,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能够培养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对学生的康复作用较好。
       (二)手部精细动作能力较弱
培智学生由于大脑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精细动作缺陷明显,在精细动作的发育上要较同龄的普通学生迟缓得多。中重度学生刚入学时在美工方面表现出来的缺陷犹为明显,例如,涂色方面:有的学生不会握笔,基本上都是先围绕着一个局部重复地涂,然后又开始在整张画纸上乱画;剪纸方面:能用手拿着剪刀,但姿势不协调,纸张剪不开;撕纸方面:能用手拿着纸张,但不能按照教师的指令完成简单的撕纸活动;折纸方面:折叠时对不齐,容易将纸撕坏。这些能力不经过训练,可能长期不具备。精细动作的缺陷严重地影响与阻碍了智障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但是经过美工教学,这些能力是可以得到有效的康复和提高的。
       三、培智学校绘画与手工社团课程的康复作用
       (一)提高智力障碍学生手部精细动作的能力
       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提出:通过绘画和手工技能的教学和训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视觉、观察、绘画、手工制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其审美能力。通过绘画和手工技能的教学和训练,能够矫正学生的感知缺陷和小肌肉群的活动障碍,提高精细动作能力,同时可以促进手、眼、脑协调发展。
       (二)培养培智学生创造力
       普通孩子“心灵”才“手巧”,但培智学生不一样,必先“手巧”才能“心灵”,命题画能提高培智学生的精细动作能力,使教育与康复相结合,让学生“手巧心灵”起来。有研究表明,在绘画与手工课堂中,采用命题画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基本绘画技巧的基础上,通过定好的教学主题,创设情境,融合音乐,大胆尝试共同绘画教学模式,教师积极评价鼓励学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培养学生美术的审美感,发掘内在的美术潜能。
       (三)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开展绘画与手工课程过程中,通过描述作品的教学环节,能够看出培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程度,对内容的分析、归纳、总结能力。通过由浅入深、长期的训练,可以增强培智学生对作品整体的注意力、观察力,在叙述的过程中提高培智学生对事物的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通过直观与言语的整合,把语言同事物形象统一起来,提高智力残疾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利于引导他们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同时也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帮助自闭症儿童发展适应能力
       目前,培智学校学生障碍类型逐渐多样化,而自闭症流行率也逐年上升,自闭症是所有特殊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共同难题。绘画与手工课程通过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采取造型、色彩、构图等艺术手段完成作品的制作,旨在促进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培养他们的视觉、观察、绘画与手工制作能力,发展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最终促进学生适应生活和融入社会。有研究表明,美术教育对自闭症儿童心理有较好的影响,能激发潜能,提高自闭症儿童的感官认知水平;可以丰富情感,增加情感宣泄方式;同时,还能增强适应力,扩大交际范围。
       总之,绘画与手工社团康复课程将强制治疗变成主动介入,通过从运用线条,到颜色感知,再到具体人物表现的逐步干预过程,教师不断给学生鼓励,帮助自闭症儿童逐渐形成社会意识,从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五)在绘画与手工课堂中发展德育
       特殊学校由于学生的特殊性,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训练,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并将德育与各学科的教学相结合,使德育渗透到各个学科当中去,用各学科的知识去吸引、影响、教育学生。新的《绘画与手工课程标准》中指出:“课程通过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采取造型、色彩、构图等艺术手段完成作品的制作,旨在促进学生的手眼协调,培养他们的视觉、观察、绘画与手工制作能力,发展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最终促进学生适应生活、融入社会。”由此可见美术教学当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有必要和实效的。发挥美术教育的特有功能,在美术教学中积极渗透德育教育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在开展绘画与手工社团课程时,以 “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同学生的基本文化素质相结合、内化与外化相结合、寓德育于生活之中、寓德育于情境之中”这一总体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学生的美育、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把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审美情操的陶冶作为工作重点,重在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内课外活动、锻炼学生能力,陶冶学生性情,形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重在为学生创设各种实践体验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情感成长,能收到较好的育人效果。
       四、小结
       培智学校学生障碍类型多样、障碍程度不一,学习绘画与手工课程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但普遍存在感知理解力较弱、动手操作力不强、思维想象力欠缺、审美表现力不足等问题。但通过开展绘画与手工社团课程,对学生有较好的康复作用。能促进学生手、眼、脑协调,促进手部精细动作能力的发展;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在自闭症教育上,还可以帮助自闭症学生发展适应能力和情感;同时,还能在绘画与手工教学中融合德育,促进学生向上、向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嫣静.培智学校绘画与手工操作活动初探[J].现代特殊教育,2020(11):52-54.
[2]孔岩.浅谈美术教育对自闭症儿童心理发展的有益影响[J].黑河教育,2019(04):69-70.
[3]李洪涛,王燕.浅谈培智绘画与手工课教学中的创意康复训练[J].基础教育参考,2018(13):68-70.
[4]王贵兰.在命题画教学中培养培智学生的创造力探究[J].美与时代(中),2018(06):109-110.
[5]郑琳琳.浅谈美工教学提高低年级智障学生精细动作能力[J].文理导航(上旬),2016(11):94-95.
[6]戴婷. 寓德育于美育之中——德育教育在美术课堂中的应用[J].音体美教学,2017(08):92.

    本网站为非盈利的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系来自实验学校和网络,转载其它网站文章旨在传播更多教育教学信息,以服务于全国各类学校。本网站中的文章及相关资讯内容(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网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版权所有:中国特殊教育教师研修网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010-51945040
京ICP备2020035983号-1